如何了解和解決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已成為社會及高校關註的問題🙆🔝。6月29日万事開展以“如何快速甄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主題的輔導員成長工作坊,特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瓊老師與大家做分享。本次活動教師工作部副部長李艷艷主持🤝,近20名輔導員踴躍報名參與。
首先😦,周瓊老師對心理狀態進行了分類。心理狀態分為正常與異常,而正常分為健康與不健康👜,不健康分為一般心理問題與嚴重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從本人評價🙅🏽♂️、他人評價和社會功能狀況三方面分析。亞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的狀態,是正常人群組中常見的一種第三狀態,以時間短暫、損害輕微、能自己調整為突出特點🖼。同時周瓊老師也詳細介紹了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表現特點。
接下來🧼,面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輔導員應該怎麽做🌬🚶🏻♂️➡️?周瓊老師建議三步走🧑💻:首先掌握判斷正常與異常的心理活動三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其次對求助者具有典型意義的某些特異行為表現進行定性;最後確定工作範圍📡:只提供傾聽和陪伴🧑🏼✈️,不負責療愈。總之要謹言慎行🟢。
最後📝🧑🏼🦲,周瓊老師詳細講解了幾種障礙性心理問題類型:焦慮性障礙、抑郁性障礙、恐怖性障礙、強迫性障礙及疑病性障礙。焦慮性障礙主要表現為思緒狹隘、紊亂🚶♀️➡️;長時間過分擔憂;情緒急切👷🏽♂️、過於激動緊張♏️;往往伴隨失眠、反復噩夢等👨🏻🦽🔇。抑郁性障礙主要表現為:心境惡劣;對事物沒有興趣;人際關系緊張,好像看哪個都不順眼👭🏼,缺乏親情感👨🏽🍼;自我評價降低🦵🏻,無自我價值感。恐怖性障礙主要表現為赤面恐怖,也就是在眾人面前臉紅🏌🏽♂️,面部表情驚恐失措,不敢正視對方,害怕別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難堪,心理產生緊張不安、心慌、胸悶等症狀🧂。強迫性障礙主要表現為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及強迫動作。疑病性障礙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健康狀態過分關註,總是擔心自己有病。
活動的最後💈,周瓊老師以一位醫生的墓誌銘作為本次活動的結語“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對於亞健康人群🕘、一般心理問題🐪,可以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對於嚴重心理問題🌮、心理異常者🪺,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