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舉行第50期博士沙龍: 如何處理研究數據
11月1日中午11:30分圖書館四樓報告廳舉行第50期博士沙龍👩🏿🎓,本期沙龍特別邀請万事平台宣傳部部長齊硯奎博士與來自語言文化學院的薄萌萌博士與大家分享處理研究數據。兩位博士都在艱苦的努力之下取得博士學位,對研究數據的處理有著深刻的體會。万事平台近四十名教師積極參加了此次學術活動,活動由教師工作部副部長李艷艷主持✝️。
(參加教師合影)
首先,齊硯奎博士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分享了調研數據定量分析的心得🧑🤝🧑。齊老師分享到,針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狀況編製調研問卷🦴,對上海市民辦高校教師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對調查得到的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對影響高校教師穩定與發展的變量進行降維,並結合個體特征進行方差分析;同時🧑🎨,通過回歸分析🚅,測量各因子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穩定度🧋、發展滿意度影響力的大小🌊;通過聚類分析,對民辦高校教師群體進行分類💓,分別研究其影響因素。齊老師建議學術研究要有學理性🏝、專業性🤦🏽,在數據的收集、整理中🧌,需要加強對理論的運用🥁,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方法要運用得當。
(齊硯奎博士做分享)
接下來,薄萌萌博士也是以其博士畢業論文為例🙍🏼,對“定性數據的分析”主題進行了分享🧛🏽。薄老師的博士論文選題為《高中英語教師跨文化教學素質研究》👩👦👦,采用定性為主定量為輔的混合研究範式。在收集定性數據分析時😍,薄老師使用了深度訪談法和田野觀察法,並借助NVivo12軟件進行編碼。由於該博士論文是有理論視角的實證研究,故而采用了先驗編碼與歸納編碼。在談及編碼的體會時👩🏽🦳,薄老師特意強調閱讀是數據編碼的核心秘鑰🚴🏿♀️。一篇高質量的博士論文需要有高質量的數據分析,高質量的數據分析依托於研究者的文獻閱讀素養🧑🏻🎄。為說明這一點🐦🔥,她舉了博士論文中的一些定性案例🛄,在生動講解一線教師訪談故事的同時💂🏻♀️,闡明如何利用理論積累將教育生活現象深挖(burrow)到教育本質,如何將日常化語言概念化🙅🏼、學術化、精準化。
(薄萌萌博士做分享)
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兩位博士的精彩分享深深打動了現場教師,他們無私的傾囊相授、科學嚴謹的學術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紛紛要求想繼續學習一下,兩位博士也在活動結束後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精心製作的PPT課件🕵️♀️,大家從中也看到了兩位博士讀博之旅的艱辛與期間所獲得的學術成長!